何子渊教育事迹?

日期: 栏目:步行街 浏览:0 评论:0

何子渊是开现代教育风气之先,是现代教育的先驱式人物。

一是改革封建教育,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开始萌芽。

二是外国人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,并开始建立新式学校。但此举并没有损害天朝帝国的尊严,也没有危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。1844年外国人获得了建教堂、传教、办医院、办学校的权利;1843年出版《数学启蒙》,介绍算术、代数知识;1855年,刊行《博物新编》,介绍西洋气象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天文学、动物学知识。

三是从1851年开始,太平天国的革命教育对封建教育进行了改革,时间持续十余年之久。主要表现为改革考试制度,废除封建门第出身。

中国新式学堂的萌芽始自教会学校,而正式创办新式学堂却始自洋务教育。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设了京师同文馆,培养外国语人才,那是中国第一所洋务学堂,也是中国新式学堂的开端。

何子渊于1885年创办西式“倚南洞小学”,于1888年创办“同仁学校”。而这个时期,广东地区还创办了其他一些新式学校:

如广州的广雅书院(1887年)、培道女校(1888年)、培正书院(1889年),梅州的绍德小学(1897年)、乐育小学(1897年)、懿德女校(1898年)、务本中西学堂(1902年),汕头的同文学堂(1901年)等。

20世纪初,黄遵宪回乡后,辟人境庐为课室,亲自讲授新学功课,后又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,发表《敬告同乡诸君子》,各县有识之士纷纷响应。何子渊、萧惠长、罗师杨等人创办兴民学堂,丘逢甲创办镇平县立中学堂,五华长乐学堂、大埔乐群中学堂等也相继开办。